謹此網站內容獻給偉大的父、母親們

網站製作:周建勳醫師

網站圖案:The Internet(各屬於其作者,不另註明)

生病日守則(sick day rules)

- 本章的目的僅止於減少非必要的住院治療 -

生病時血糖的劇烈變動:

更新於 2021 年 05 月 23 日

大多數 I-糖病患如積極地控制血糖,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及規律的運動,則對一般性或季節性的疾病就具備該有的抵抗力。然而,一旦生病後 I-糖病患就需要額外的關注及照顧,這有一大部分原因是生病時反向調控荷爾蒙的分泌會增加、胃口大多變差或食物吸收不良等等,導致胰島素的反應也與平時相去甚遠,在無法預期的情況下,血糖在此時都極度地偏離治療目標。

生病後對血糖的影響:

由於需要專業上的考量,以下我只提供一些主要的治療方向供各位參考,其目的僅止於減少非必要的住院治療,如果沒有弄懂請不要冒然實施,徒增困惑。

何時該請求協助:

通常這類疾病的進行都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但血糖過高或過低的程度可能超乎你的想像。與平常日相比,你有必要多監測血糖(至少每 2 小時一次),小心地矯正異常的血糖波動,補充適當的水分及多休息(此時切忌運動),應該可以陪著孩子度過考驗。但有如下情況時,最好請求醫師協助:

★ 5 歲以下的嬰幼兒

★ 孩子越來越虛弱

★ 你無法勝任,或不確定該如何處理

★ 經過至少兩次額外胰島素矯正後,血糖仍無法降至 250 mg/dl 以下,或無法清除酮體

★ 無法維持血糖大於 70 mg/dl

生病時的處理原則:

你須先判斷最可能是生什麼病,一般來說都是遇到季節性(或流行性)的疾病。病情較模糊時,直接看醫師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他們能較快地診斷出問題的所在及嚴重性。通常:經過醫師看診及給藥(包括:退燒藥、抗生素、止吐、止瀉等等)治療後,臨床上的症狀或許會很快改善,但血糖異於平常的干擾仍會持續許多天。內兒科醫師不一定都擅長於治療 I-糖病患,因此除了疾病本身外,在感染數天~數週內,家長或本人就必須具備足夠管理血糖的知識並累積經驗,以補足這期間血糖管理的不足,這也是本單元的目的。

.. 記得:出現嘔吐(及腹痛)的症狀時,這很可能是血糖過高並伴隨著酮體增加的緣故,因此首先要排除的就是胰島素不足 - 除非證實是其它原因,使用幫浦者還必須排除輸注套件異常的這個額外的因素 - 此時只要血糖 > 250 mg/dl,不必等待,立即加測酮體,出現酮體就可以佐證體內的胰島素不足。

.. 血糖過高:病毒(感冒等)或細菌感染(中耳炎、扁桃腺炎等),尤其是伴隨著發燒時。這是因為身體為了對抗疾病產生了壓力賀爾蒙,並造成週邊組織對胰島素阻力增加的結果,就算因生病而胃口變差,但壓力賀爾蒙讓肝臟不停地釋出葡萄糖以致於血糖仍居高不下。如不給予額外的胰島素,體內血糖雖高,但身體無法利用,只好將脂肪代謝產生酮體以為替代能源。發燒時本來就容易產生缺水的現象,再加上因血糖過高導致需要更多的水分以排出體外,體內缺水就更嚴重。血中或是尿中出現酮體就是胰島素不足的訊號,酮體無法清除的結果就會形成『糖尿病性酮酸血症』。

.. 血糖過低:腸胃炎,嘔吐及腹瀉(但沒有其它症狀,如:發燒)時。一來是因為胃口變差攝取不足,二來是因為腸胃的吸收不良所至,此時很容易進食不久非吐即瀉,這個結果也會導致體內缺水及電解質失調。改善此一低血糖必須給予額外的碳水化合物及水分,且胰島素不能完全停用,只能適度地減量。

.. 發燒時,如體溫超過 37.5 度,胰島素要比平時的劑量增加 25~50% 不等。一般來說,體溫高於 38 度,進食胰島素的劑量要增加 25%,體溫一旦超過 39 度,劑量要增加 50%。如整天的血糖都超過 200 mg/dl 時,則基礎胰島素也得增加 20~30%,除非證實是幫浦的問題(要加測酮體)。

.. 生病時要增加監測血糖及酮體的頻度,直到穩定為止:血糖偏高時,至少每 2 小時測一次;血糖偏低時,至少每小時測一次。由於尿酮會較血酮延遲出現,所以當尿酮呈現(-)或(±)時,在判讀上應特別謹慎;相反,當血中酮體已經清除了,尿酮可能仍然存在,如果此時給予過度矯正的胰島素就可能導致低血糖。

.. 在疾病的潛伏期及復原期後數天內,上述的影響仍然存在。沒來由的血糖過度異常,有時是疾病的潛伏期作怪。症狀復原後數天內,受傷組織的恢復程度仍然難以正確地評估,還需要小心監測血糖並適當地調整胰島素,直到回復正常水平。

.. 不論原因為何,在家裡如無法經由食物或飲料補充額外的葡萄糖及水分時,就必須考慮短期住院治療。

生病時的治療目標:

1. 防止脫水:如血糖 > 145 mg/dl(發燒時),給白開水就可以。如血糖 < 145 mg/dl(腹瀉時),可給含糖的飲料,如果汁等。胃口變差時,以少量、多次的方式補充,如合併噁心及(或)嘔吐時,可以每 5~10 分鐘給一大匙的水(約每小時補充 90~180 cc 的速度)。一般建議的補充水量為每小時給 1/2~1 杯(125~250 cc);幼兒給水的參考值是每小時給 30cc x 歲數,可分數次給予。

2. 防止糖尿病性酮酸血症:維持血糖在 70-180 mg/dl 之間,血酮 < 0.6 mmol/L

如血糖過高,無或稀少酮體 以 TDD 的 5~10%(~0.05-0.1 U/Kg)的速效胰島素給予補充。有必要時,此劑量可以每 2~4 小時重複一次。
如血糖過高,併中或大量酮體 以 TDD 的 10~20%(~0.1-0.2 U/Kg)的速效胰島素給予補充。有必要時,此劑量可以每 2~4 小時重複一次。
經驗法則:由於個體間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不同,你可以從最低量開始補充,經 2 小時後再測血糖以判斷矯正的程度。

註:日胰島素總量(TDD) = 平均每日胰島素總用量(TBI + Total Bolus)

3. 防止低血糖:血糖偏低時,胰島素必須減量供給,但不能停用,此時的胰島素以不出現『飢餓酮體』為其下限。一般來說,依病情輕重『基礎胰島素』及『用餐胰島素』均應減少 20~50% 不等,用餐胰島素可以等用完餐視情況給予。

迷你劑量昇糖素(Mini-dose Glucagon;MDG):

更新於 2018 年 08 月 25 日

昇糖素除了用於嚴重低血糖的救助外,『迷你劑量昇糖素』在預防及治療運動或胃腸疾病相關的低血糖方面受到重視。雖然不是嚴重的胃腸疾病,但許多兒童及青少年可能無法靠進食及補充水分讓血糖維持在一個安全的水位上,此時你可以使用『迷你劑量昇糖素』來改善低血糖,直到能順利進食為止。這種迷你劑量不會出現如全劑量使用時的副作用,因此善加利用就可以避免一次住院的治療。

MDG 的使用時機(參考):

1. 噁心、嘔吐、腹瀉後無法進食或吸收不良,且血糖 < 70 mg/dl

2. 給了進餐胰島素後拒餐,且血糖 < 90 mg/dl

3. 誤給過量的胰島素

4. 預防有氧運動所伴隨的低血糖

下列情況不適合使用:

1. 嚴重低血糖:已經出現意識障礙、昏迷或癲癇發作者,均須全量矯正

2. 持續嘔吐、無法吞嚥或病情不輕:必須住院治療

3. 你無法面對目前的變化:壓力已經超出你的處理能力

4. 另外,利用昇糖素來提升血糖的前提是肝臟內要有適量的肝醣,如果已經多日胃口不佳,進食不足、慢性低血糖或飲酒過量等情況下,緊急輸注普葡萄糖液的策略比迷你劑量昇糖素更有意義

使用方法:

0. 先調降基礎胰島素(視情況約調降 30~50%),但不能停用胰島素(不能『離機』或開啟『暫停模式』)

1. 準備好昇糖素(參考包裝內的說明書),完全溶解後的昇糖素瓶裝內有 1 cc,其中含 100 單位的昇糖素

2. 使用劑量如下表:

年齡 初劑量
≦ 2 歲 2 單位
2~15 歲 每歲 1 單位(如 8 歲就用 8 單位)
≧ 15 歲 15 單位

註:以胰島素空針(100 U/ml)抽取一單位 = 0.01 cc(含 10 microgram)的昇糖素。依實際需求,你可以選擇 0.3 CC 或 0.5 CC 空針,以單位計算的昇糖素含量相同。

3. 注射方法如同平時施打胰島素

4. 通常注射完迷你劑量昇糖素後,在 30 分鐘內,血糖約能上升 55~90 mg/dl。療效可以持續 30~60 分鐘

5. 根據上述特性,注射完 30 分鐘後測血糖,如血糖仍 < 90 mg/dl,則以雙倍的前量給第二劑

6. 注射完 30 分鐘後測血糖。之後,每小時測一次血糖

7. 處理後如血糖已經恢復正常,但之後又再度滑落(正確處理一小時之後,血糖再度 < 80 mg/dl),上述的『有效迷你劑量昇糖素(如初劑量就足夠,用初劑量;如雙倍劑量才夠用,就選雙倍劑量)』可以再施行一次。此法可以每小時施行一次以維持血糖,直至能進食為止。

8. 鼓勵孩子進食,給果汁、麵包等速效的碳水化合物

9. 溶解後的昇糖素放在冰箱內冷藏,可以保存 24 小時。同一時間最少要保留 0.5 cc 的昇糖素,以為緊急處理嚴重低血糖之所需。用過昇糖素後,要盡快補充備用昇糖素

重要:連續 2 次使用迷你劑量昇糖素及碳水化合物後,如血糖一直 < 90 mg/dl,就必須考慮住院治療。